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全球观热点:京东图书解码传统文化阅读趋势:文学小说“C位”稳固 动漫图书增长迅猛
2022-09-21 15:55:24 来源: 鞭牛士

鞭牛士报道 阅读,是一次次眼界与心灵的彼此成就。得益于华夏千年文脉的厚重沉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众多读者探寻阅读路径的风向标。

自9月1日以“无传统 不未来”为主题的第五届京东图书“传统文化月”活动启动以来,广大读者购买、阅读传统文化著作的热情持续高涨。而呈现在这股全民阅读热潮背后的数据,也清晰勾勒出了国人对于传统文化图书追求的脉络与跃迁。

年轻人偏爱改编动漫影视 女性读者购书、带娃两不误


(资料图)

读书是一个循序渐进、成长的过程。清人张潮在《幽梦影》中说:“少年读书,如隙中窥月;中年读书,如庭中望月;老年读书,如台上玩月,皆以阅历之浅深,为所得之浅深耳”。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年龄依然是描绘全民阅读群像的重要参照。

25岁以下的年轻人,是伴随着影视动漫等泛娱乐文化成长起来的一代,对改编为影视、动漫的传统文化图书最为偏爱。把25岁以下年轻人继续细分为15岁以下以及16-25岁,很明显16-25岁的年轻人思维更加成熟,比较喜欢一些偏理论类的书籍,例如哲学、美学书籍,文艺理论、作品集等。

(数据来源: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26-35岁和36岁-45岁的读者,阅读兴趣更加多元,购书类别也相对分散。这两个年龄段的中青年读者大多已经成为家庭与事业的主角,需要兼顾的东西比较多,他们购书的目的可归纳成为自己和为孩子两类。为自己学习进步,他们喜欢购买古代典籍、名家经典、哲学美学图书等;为孩子健康成长,则会侧重绘本童书、艺术培养、儿童文学等。

46岁以上的读者群体,购书类目集中在书法、绘画、文房四宝相关的书籍上,如篆刻技法、美术考试、绘画理论、书法碑帖等类别的图书都比较多。56岁以上的读者,喜欢购买音乐、乐器方面的图书,如歌谱曲谱、二胡方面的图书。

从性别来看,男女读者对传统文化的涉猎维度有所不同。25岁以下的男性读者比较喜欢绘画、书法字帖等,而女性读者更喜欢民族舞蹈之类的传统文化艺术图书。

由于许多家庭中的女性承担了更多照顾家庭和育儿的责任,女性读者为孩子购书的情况比男性更加常见,26-35岁女性购买童书绘本、儿童期刊、幼儿启蒙、学前教育等启蒙益智童书较多,36-45岁女性购买儿童文学、儿童教育、励志成长的图书较多。

不同学历读者偏好明显 高学历人群成为阅读“理论派”

“一千个读者眼中,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学历和学识对阅读偏好的影响显而易见,也让用户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接受方式更具多样化。

初中及高中学历的读者普遍喜欢购买历史、经典动漫之类的图书。其中,初中学历男性读者还会购买中国哲学、字画字贴之类的图书,在购买古典文学方面,男性和女性读者的购买比例大致相同。高中学历男性读者偏爱购买套装书、字帖字画之类的书籍,女性读者则更喜欢购买文学文摘之类的书籍,高中学历的男性和女性读者同样喜欢影视作品,男性读者更乐于购买影视动漫,女性读者则更多购买影视文学。

(数据来源: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大学学历的读者喜欢购买古籍整理、影印善本之类的图书,男性读者对诸子百家、篆刻等类别的图书更感兴趣,女性读者则倾向于舞蹈、美术,及武侠小说类图书。研究生以上学历的读者喜欢购买历史、民族、考古、艺术史等理论性较强的书籍,男性读者喜欢历史类的图书,甚至包括考古、野史等,女性读者则更喜欢艺术、绘画之类的书籍。

可以看出,初中及高中学历的读者群体,比较喜欢直观生动和视觉化的内容,在动漫、影视文学改编等相关图书品类有着强劲的消费动因。大学和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群是相对的阅读“理论派”,在古籍整理、影印善本、艺术史等传统文化书籍等方面展现出持续诉求。

此外,值得关注的是,无论何种学历,女性对于儿童绘本、儿童教育等相关图书的购书比例及集中度都要高于男性。这一方面揭示了女性在家庭传统教育支出方面的主导性,也从侧面彰显了“她”经济对于传统文化,尤其是儿童传统文化的输出中起到的关键性作用。

一线城市“文艺范儿” “小镇青年”爱动漫

“百里而异习,千里而殊俗。”不同地区、城市的读者独特、个性的阅读习惯,造就了传统文化图书题材“百花齐放”的局面。

一线城市的读者群体的阅读兴趣更为多元、广泛,各个品类图书比较平均,其中,在音乐、绘画、书法等和传统艺术有关的书籍需求较为突出;二线、三线城市读者的购书集中在经典传统、美学、园林景观、文房四宝、文体字画、文化刊物类等类别;

工作生活环境慢节奏的四线、五线、六线城市的购书人群,更喜欢追求传统文化的立体化和形象化表达,对文房四宝、字画、工艺品、逸闻野史、字贴、篆刻、书法等类别的图书比较集中。

不过,不同地区和城市的读者阅读习惯并不是泾渭分明,彼此之间也有着共同的喜好。比如,一二三线城市读者喜欢购买艺术类考试图书;四五六线城市读者喜欢购买中国古典小说,一二线城市读者在地域文化、绘画史方面有着共同爱好;三四线城市读者在文房四宝类书籍购买需求较为集中;五六线城市读者则对动漫周边、金石篆刻类图书有明显偏好。

(数据来源: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传统改动漫”增长迅猛 文学小说类图书“C位”不可撼动

传统文化像一条源远流长的河流,时间是最好的见证者。与五年前相比,各个门类的传统文化图书的购买人次均有所增长,这也向我们展示了国人集体阅读兴趣的演变。

2022年,传统文化改编的动漫图书购买人次较2017年同比增长7倍,成为购买人次增长最快和增幅最大的品类,销售占比超过音乐、书法、绘画等图书,成为传统文化传播的新晋力量。小说、哲学、传记、艺术、杂志期刊、音乐类图书的增长幅度均超过了100%,其中,哲学类图书增长了243%,音乐类图书增长143%。

(数据来源: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在所有各类传统文化图书中,文学和小说的“C位”5年来始终未被撼动,二者销售占比加起来超过40%,成为传统文化图书中妥妥的第一阵营。处于第二阵营的是哲学、历史、国学古籍图书,其中哲学类图书由于增幅较快,已经超越历史和国学类图书,位居文学、小说之后,成为季军。第一、第二阵营加在一起,占据了传统文化图书市场70%以上的份额。

明朝喜提最受欢迎历史题材 《明朝那些事儿》霸榜全品类图书

近年来,图书出版市场涌现了大量历史题材的畅销书,一系列高水准的通俗历史读物掀起了持续的“读史”热潮。基数庞大的历史题材著作,承载并寄托着万千读者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想象和理想寻踪。

一句“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让国祚延续了276年的大明王朝,收获了无数历史爱好者的追念,成为当之无愧最受读者欢迎的朝代。作为现象级图书的《明朝那些事儿增补版全集(2021版)》再次斩获全品类图书销售冠军,经典历史著作《万历十五年》位居第二位,而《明朝简史(京东版)》和《显微镜下的大明》分列销售榜单的第五名和第十名。此外,畅销的断代史图书还包括《中国近代史》《历史深处的民国》《天朝的崩溃》《南明史》等。

(数据来源:京东消费及产业发展研究院)

除了朝代史之外,通史类书籍也得到读者青睐。,《马伯庸笑翻中国简史》、《半小时漫画中国史》(全套5册)也高居图书销售榜的第四位和第七位。《中国历史超好看》、《易中天中华史》全24卷均登上销售榜单TOP 20。《中国历史常识》、《国史大纲》(上、下)、《新民说·枢纽:3000年的中国》等通史类书籍也得到了众多读者的欢迎。

出人意料的是,寻踪五代十国的著作《帝国的崩裂:细说五代十国史》,以及汗青堂丛书《魏晋南北朝》分别占据畅销榜第三位和第九位,究其原因,可能正如读者在阅读《魏晋南北朝》后的留言所说:动荡不安的历史,才能显出文明的柔软与强韧。

虽然不如通俗历史图书的受众群体那样广泛,但是历史典籍类作品始终占有一席之地。《彩色图解资治通鉴精华》、《史记》全4册等历史典籍也进入了销售榜单TOP 20。《典籍里的中国》(全4册)、《论语》等典籍类图书,以及《古文观止》、《中华国学经典》(含唐诗宋词元曲)等诗文集同样热度不菲。

京东图书相关负责人表示:“传统文化月是京东图书探寻传统文化脉络,发掘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持续实践。京东图书希望通过对日益庞大的读者群体的深入洞悉,找到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锚点,让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全面融合, 从而促进传统文化图书市场的持续健康发展。”

标签:

责任编辑: jk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