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正文
互联网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迎来新规范 清查“低俗语言”
2021-12-03 11:00:51 来源: 北京晚报

国务院办公厅11月30日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对新词新语、字母词、外语词等的监测研究和规范引导;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强化对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坚决遏阻庸俗暴戾网络语言传播,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

多年来,庸俗暴戾用语充斥网络,令人反感和担忧,清理庸俗暴戾网络语言的呼声不断。网络语言良莠不齐,也对博大精深的中国语言文字提出了严峻挑战。有的消解了中国语言文字的规范;有的是纯粹宣泄个人情绪、不顾网友观感的庸俗暴戾语言,搞得网络空间乌烟瘴气。教育部、国家语委以及语言文字学家,曾就“人艰不拆”“喜大普奔”等生造晦涩的词,“绿茶婊”“草泥马”等低俗庸俗的词汇表达忧虑,认为不仅对社会语言生活产生不良影响,还会对汉语系统造成破坏性影响,应予禁用。

语言文字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是文化的基础要素和鲜明标志。透过网络语言可见网民的素质,也可见整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语言大众化不等于想说什么就说什么,个性化表达不是想怎么说就怎么说;网络要对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有起码的尊重,对道德和法律法规有基本的敬畏。纯洁网络语言,也是为了纯洁我们的心灵。每个网民都要有网络共同体意识,有保卫中国语言文字的自觉。不往互联网上倒文字垃圾、泼言语脏水,就是在保护我们共同的精神家园。

坚决遏阻庸俗暴戾网络语言传播,需要综合运用法律、行政、教育、科技等手段,尤其要履行政府依法监管语言文字应用和提供语言文字公共服务的职责,加快推进语言文字工作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网络家园中的语言垃圾,一是清除存量,二是遏制增量,决不允许一边清理一边倾倒的问题出现。当下最需要的,或许是抓几个典型案例,再请一些语言文字学家开个大讲堂,让公众知晓为何不行,怎样才行。

标签: 互联网 语言文字使用 低俗语言 暴戾用语

责任编辑: jk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