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正文
移动互联网加速发展 网络低俗用语不能“毫无底线”
2021-12-23 10:36:05 来源: 广州日报

近年来,移动互联网飞速发展,大众生活被社交媒体不断渗透,一些存在于网络空间的低俗用语也随之被广泛地使用和传播。不少网友认为,语言作为交流工具,自己可以拥有“任性”使用的权利,但是随着“语言任性”的网络低俗用语使用范围不断扩大,甚至被用于日常社交、书面写作等场合,对正规的汉语书写和传播造成了污染和破坏。

语言作为日常生活中交流的工具、文化的载体,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符号。Web2.0时代,用户自定义内容的生产和分享模式让网络语言传播达到了史无前例的水平。然而,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未成年人,由于尚未形成成熟的世界观,也缺乏对网络信息、网络用语的自我甄别能力,极易受到网络低俗用语的侵蚀。

日常生活中,同学之间交流使用“QAQ”“T_T”这些颜文字,给交谈带上可爱色彩;用“YYDS”“U1S1”(有一说一)这种首字母、数字组成的谐音缩写对字词简化,对于孩子来说是一种新的潮流风尚。这些限定的网络潮词对于00后,就如同火星文之于90后,可以说是一段青春的时代印记。但是,因在网络中字词的不规范,而造成书面写作中出现大量的字词混淆、错误百出;将一些低俗词汇用于口语交流、设置成社交昵称还不以为然,实在让人大跌眼镜。可见,基于键盘敲击而成的“语言任性”对于未成年人的学习生活造成的负面影响。

近期,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语言文字工作的意见》,提出要加强语言文明教育,强化对互联网等各类新媒体语言文字使用的规范和管理,坚决遏阻庸俗暴戾网络语言传播,建设健康文明的网络语言环境。这一举措,释放出国家加强对网络语言环境监管的信号,也是互联网社会生态发展的必然需要。维护互联网语言文明,除了政策发力,更要全民行动。作为传播载体的互联网平台,要依照相关要求对于涉及低俗暴力的网络词汇及时发挥监管作用,根据具体情节对违规账号进行警告提醒、账号短期禁言、账号冻结等不同程度处罚。身为互联网参与者,全体网民要自觉维护互联网语言文明环境,对好友圈中的“任性”词汇使用者进行规劝、对平台上存在的低俗用语及时举报监督,共同把握“语言任性”的限度。

标签: 移动互联网 网络低俗用语 社交媒体 未成年人

责任编辑: jk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