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正文
走进龙华“花园街”|奋斗让生活像花儿一样美
2022-02-10 16:52:15 来源: 深圳新闻网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2月10日讯在龙华街道,有一条短短200米却花店林立、绿影丛丛的公园路,充满温馨和暖意。这条路因花得名,被居民称为“花园街”,也是龙华人记忆中的花街。

在公园路上,每个特色小店主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奋斗着。今天,记者就带大家走访两家充满花香、书香的小店,一起听听他们的奋斗故事。

因为爱,所有付出都值得

每个女孩都有一个开花店的梦。但并不是每个人都能将梦变为现实,而在龙华街道花园街上,一家以创始人身高命名的“172花艺馆”,它的店主郑纯霞做到了。

“从20岁做到40岁,做久了觉得这个行业很阳光,就爱上了,所以所有的付出就不会变成辛苦。”2013年,在朋友介绍下,郑纯霞在龙华公园路盘下一家花店,每天起早贪黑进货、打理店面,为了保障鲜花的新鲜和品质,她专门从昆明等地订购鲜花。不少朋友建议她做批发,让零售店的老板从这里拿货,这令她为之一振,于是决定把几家花店合在一起开,批发和零售一起做,两年后她的花店扩张到五家。

2016年是郑纯霞自费四处游学的一年,她专门到日本拜访当地花农、花艺制作者,了解时下最流行的花色、款式,学习插花技艺。社会飞速的变化,让郑纯霞始终保持学习的劲头,也促使她一步步改变和进步,并走上了经营中高档花艺之路。学无止境,疫情发生后,即使不能外出学习,郑纯霞依旧邀请日本和台湾、苏州等地业内老师来店里开展培训,及时掌握国内外最新花艺风向。

走进“172花艺馆”,你会不由自主地放慢脚步,想要好好欣赏一朵花的姿态。除了大家熟悉的鲜花绿植,店里还摆放着火红的冬青、茂盛的马醉木、恣意的雪柳。潺潺的流水声穿透古朴的瓷器花瓶和错落有致的木根花架,让整个花店沉静在一种放松、舒服的情绪里。

谈及未来,郑纯霞希望能够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沉淀,拥有一家具有生活气息的综合体店,有花有咖啡有甜品更有美好生活向往的店,“当然这些不是说有就有,它需要时间,需要对这行持续不断的爱,更要愿意为这一行去拓展和创新。”

老刘和他的“外来之家”

在公园路503号-1,藏着一家自带小院的书屋。拾级而上,小小的书屋被兰花、绿植等围绕,平增一份优雅静谧。

1994年,刘金龙来到深圳打工,业余时间喜爱读书、看报,也写过和发表过一些打工、故事类的文章。但由于当时工资不高,买不起新书,他就去旧书摊淘书。在和旧书接触了几年后,刘金龙开始萌生出自己卖旧书的想法。

收藏版的黑胶唱片,竹简、四角号码查字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三国演义》连环画、《红楼梦》选集,七十年代的工农兵人物写生,各民族群众体育活动水粉组画都能在这儿找着。

“刚开始几年遇到了很多困难,也不知道去哪里找货源,哪个点好销售,顾客需要什么类型的书,这些都是在漫长的过程中不断探索、检验出来的。”经过几年的摸爬滚打,刘金龙从旧书摊起家,慢慢做到拥有四家旧书店。鼎盛时,周末店里同时有四五十人选书、看书。

正因为如此,刘金龙的旧书店积累了很多老顾客,即使后来书店更换了好几个地址,他们也一直紧紧追随。曾经有个顾客十年前在刘金龙的蛇口店买过书,后来去国外待了好几年,再回来时他已经找不到店,他就通过别的途径找到刘金龙的电话,并要了一批艺术类书籍。“这是我有史以来最大的一笔订单,大概是十多万元。”刘金龙说。

回收旧书这活看似简单,实则有一定的门槛。听刘金龙一说才知道,若是对市场、对自己的藏书没有足够的了解,是干不来这活的。屋里哪本书放在哪个地方,不说本本精确,八九分刘金龙都是说得清楚的。书屋空间有限,倘若什么旧书都往回搬,没有筛查比对,那就成了二手书回收站。但要筛出精品,衡量市场价值,没有年岁积淀还做不来。

“旧书是经过时间和市场的筛选而留存下来的,书中的笔记或赠言都是一种岁月的痕迹、时代的记忆。”正是旧书所承载的这种怀旧情怀和时代韵味,让刘金龙二十几年如一日,始终对旧书抱持热爱之情。“这里已经不仅仅是我个人的,也是书友们的精神家园寄托地。”二手书店连接的人比新书店的多,它一头是旧书捐赠者,一头是珍藏淘书者,闲置旧书得以变废为宝,为此有了更多的生命力。

他们的故事,是千千万万龙华人的缩影。每个人都像一缕微光,靠着自己的坚定信念和奋斗精神,逐渐汇聚成耀眼的光芒,给予更多人光和热,也创造出人生的无限可能。

公园路上的故事还有很多,若有空闲,不妨带着发现美的眼睛来这条路打卡吧,为自己寻觅一处心灵上的栖息地……

打卡指南

店名:172花艺馆

•时间:09:00-21:00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龙华公园路418号

店名:外来之家书吧

•时间:09:00-23:00(节假日无休)

•地址:深圳市龙华区龙华街道龙华公园路503号-1

标签: 龙华 花儿

责任编辑: jk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