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综合 > 正文
看点:来自深圳大鹏的海水稻,将喀什盐碱地变为“鱼米之乡”
2022-08-03 16:53:19 来源: 深圳新闻网

来自大鹏的海水稻在盐碱地“安了家”

读特客户端·深圳新闻网2022年8月3日讯(记者 谢小蕾)新疆喀什帕哈太克里乡水稻种植历史悠久,但受盐碱地限制、传统农业种植模式影响,产量一直不高。近年来,在深圳市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大力帮扶下,来自深圳大鹏科研机构的海水稻在乡里的盐碱地“安了家”。

走在帕哈太克里乡干净整洁的乡间路上,两旁是绿油油的稻田,无人机正在施肥,田边的水渠里,一群白鸭游过,这里就是中农海稻(深圳)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打造“稻鸭共生”基地。在荒漠盐碱地里,开出一幅江南鱼米之乡的诗意画卷。2018年,在深圳市对口援疆工作前方指挥部的努力下,中国农业科学院深圳农业基因组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将可以在盐碱地上生长的海水稻带到了这里。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帕乡海水稻种植达到了1.3万亩

历经三年时间,研究人员从14个耐盐碱的海水稻品种里,最终筛选出4个适合喀什地区推广的优良品种,将当地农民原来的水稻产量每亩提高了150公斤。自此海水稻在这里“安家落户”,面积也不断扩大。2022年,帕乡海水稻种植达到了1.3万亩。农艺师李文斌告诉记者,他们现在的主要工作就是选育好的品种,争取海水稻的亩产面积能够达到600公斤以上,希望下一步在全疆甚至全国推广。

今年,中农海稻公司开始采用旱作滴灌栽培模式种植海水稻,选取了120亩进行试种。“我们旱作滴灌栽培模式同传统种植水稻模式不同在于,水稻生长期间不需要水田,仅需安装滴灌设施,每隔半个月左右浇一次水即可。”中农海稻总经理李强儒介绍,传统种植模式一亩海水稻一季需用水900立方米,采用滴灌模式可节约400立方米,可减少近一半用水。

中农海稻公司的到来,不仅仅是为这片土地带来新的作物品种,还大力推动土地流转,为当地农民带来更多收入,并通过推广机械化种植,释放更多农村劳动力参与第二、第三产业。

买买提加入中农海稻公司成为灌溉工人

家住帕哈太克里乡的村民玉苏普江·买买提,原本和妻子俩人侍弄10亩地,一年最多收成一万块。在把土地流转给中农海稻公司后,每亩地每年获流转费750元。不用守着土地后,买买提的妻子去喀什市饭店当服务员,每月能挣2500元。而当了一辈子农民的买买提,选择加入中农海稻公司成为一名灌溉工人,继续干他熟悉的农活,每个月还能领三千块工资。土地流转费加上夫妻俩的工资,极大增加了这个家庭的收入。

随着产业的不断壮大,深圳还和帕乡政府进一步融合发展,不断延伸产业链。作为喀什的生态功能区、重要水源涵养区,生态宜居是帕乡的发展底色。为确保种植出绿色、有机、口感好的海水稻,同时增加农民收入,中农海稻积极带动农户在稻田养殖龙虾、螃蟹、麻鸭,形成多元发展态势。

目前,公司与肖尔巴格村联合建起了麻鸭育雏厂,公司负责育雏,免费让农民在稻田里养鸭。麻鸭吃草、飞虫,是最好的“除草工”,鸭粪又是海水稻的肥料,这样不仅建立起了生态循环模式,公司还将农民养殖的麻鸭全部托底收购,为农民增加一笔不小的收入。

帕乡打造“稻香泉村”乡村旅游品牌

这样由种植海水稻衍生形成的生态循环模式,还帮助帕乡,成功打造了“稻香泉村”乡村旅游品牌。利用当地水系、泉眼、稻田、绿道等资源,将绿树、小桥、流水、民居串联起来,形成了错落有致、移步换景的如画乡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如今,“稻香泉村”乡村旅游品牌,已经一跃成为吸引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标签: 鱼米之乡

责任编辑: jk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