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技 > 正文
“一街一策”分类治理 北京胡同越来越有“精品范儿”
2023-07-11 16:56:39 来源: 中国青年报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北京7月11日电(中青报·中青网记者 张敏 张艺 实习生 王可意)胡同停车难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老北京曹汝君。曹汝君家住北京东城区内务部街,这条全长727米、宽7米的胡同有600多年历史,保存着自元代形成延续至今的胡同肌理。然而,由于过去的粗放式管理,胡同环境很糟糕。曹汝君回忆:“过去胡同里各种车乱停乱放,有好多违建占了胡同道路,更别说垃圾乱扔、 电线乱搭了,环境很乱很差。”

为了改变这样的环境,恢复老北京胡同的原貌,2017年开始,内务部街先后经历了两轮环境整治提升。朝阳门街道办事处主任高洪雷介绍,整治期间,集中封堵了沿线31处违规“开墙打洞”,恢复了传统立面风貌,开展架空线入地整治,理清胡同“天际线”。

在治理环境的同时,胡同还引进年轻团队,经过疏解整治、腾笼换鸟,将内务部街27号院转型为朝阳门街道的社区文化生活馆,成为一处艺术创意、公共文化服务场所,丰富居民公共文化生活。


(相关资料图)

胡同“颜值”提高、居民生活品质改善,解决长期占据胡同半条路的停车问题被提上了日程。

以前,居民想尽办法在胡同里为自己“预留”车位,有的人会把废旧三轮车长期停在路边,就算给车办了“年票”;有人则让家人提前在胡同寻找车位,以“人肉”方式占领。胡同里停放的车辆严重压缩了道路空间,如果发生火灾或者有居民突发疾病,消防车或救护车很难在胡同穿行,隐患很大。

另一个隐患在于老人和孩子。曹汝君说,胡同里“一老一小”人员集中,车辆的停放也遮挡了部分视线,来往的车辆容易对这两类人群造成伤害。

高洪雷介绍,经过前期摸排,社区了解到胡同的停车需求约为百余辆,社区经过多方沟通,决定将紧邻东四南大街、位于干面胡同西口的平面停车场进行“平改立”,并命名为“内务部街停车场”。

已经投入使用的“内务部街停车场”。实习生 王可意/摄。

2022年8月,停车场完成“平改立”建设,车位数由原来的30个增加至80个。新建成的停车场占地面积不大,但却因为能够实现立体停车,满足了胡同内大部分居民的停车需求。停车场还配备了5个充电桩,供胡同居民的新能源车充电使用,充电价格也与居民用电相当,不会给车主增加额外经济负担。

为了动员车主挪车,社区与内务部街27号院一起组织召开了多次居民大会,通过各类方式让开车居民与不开车居民开诚布公地对话,使得胡同居民认清胡同公共空间的属性和占道停车的弊端,引导居民认识到胡同不停车是便民利民的好事。

运营停车场的公司也拿出了相应优惠政策。东城区城管委停车管理科科长郭风林介绍,符合“五证合一”的内务部街居民,可以自主选择按450元/月或按4950元/年缴纳停车费;居民整交一年的停车费可以减免一个月,如果在规定期限前主动挪车的,还能再减免一个月。

在这样多重鼓励下,胡同的车主就被动员起来了,一家带动一家,纷纷将车开进了立体停车楼。曹汝君说,如今胡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胡同里也干净了,我们老人出行也不用担心被车撞。平时我们会在社区文化生活馆跳跳舞、写写字,生活很幸福。”

内务部街27号院展出的文创产品。实习生 王可意/摄。

内务部街27号院一角。实习生 王可意/摄。

郭风林介绍,近年来,东城区瞄准日常居住停车缺口和夜间停车缺口问题,持续推动解决“停车难”问题。自2021年“十四五”时期以来,截至2023年一季度,东城区深入挖掘共享停车位1785个,并建成启用白桥大街、工人体育馆西门、中绦胡同、东四六条、内务部街等5处立体停车设施,新增停车位700余个。

在内务部街27号院——社区文化馆展出的宣传展板。实习生 王可意/摄。

据了解,今年东城区还将按照“一街一策”分类治理的原则,完成278条背街小巷精细化治理任务,包括创建74条精品街巷、157条优美街巷和42条达标街巷,建成10余处“美丽院落”。

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标签:

责任编辑: jk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