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这份手机屏幕里的院士课堂 每堂课都吸引了数十万人围观
2022-04-22 15:06:52 来源: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

科技是一本无穷极的书,渺小如我们,永远也无法窥其万一。而院士作为科技界的“国之重器”,每一个人的百科几乎都是一部沉甸甸的学科科研史,我们在仰望的同时不明觉厉。在以往,要去听一节院士的授课,可能需要先拿到名牌大学的通知书,需要具备硕士以上的学历,需要让自己的知识储备库先丰盈到一定的程度……而现在,我们与院士课的距离,可能缩短到了只需要一部手机——4月15日,抖音联合中国青年报、中国科协科学技术传播中心推出知识分享栏目《院士开课啦!》,“天问一号”首席科学家潘永信、中科院理论物理研究所所长蔡荣根、中国疾控中心传染病所所长徐建国等10位院士陆续走进这间独特的课堂,栏目以科学家精神为主题,与不同领域的院士对话,提供优质的科普内容,讲述知名科学家的科研故事,带领大家走进科学和科学家的世界。

这份手机屏幕里的院士课堂,如今已经开了三堂课,每堂课都吸引了数十万的粉丝围观。为什么说地球是一个“充热宝”?恐龙的后代说不定是鸡?地球还能活45亿年?“天问一号”登上火星,背后有什么样的奇妙故事?食品添加剂的秘密是什么?零糖零添加是不是“真香”?怎样通过研究植物基因提高水稻的产量?还有微生物、黑洞、虫洞、化石……众多令人着迷的科学问题,都在节目中得到了生动、有趣的解答。

一堂科普类视频直播课,几十万观看,吸引大家进来的,可能不仅仅是人间的顶流科技,更是科技背后的顶流人生。院士们不但把自己烂熟于心的科技知识嚼碎嚼烂再哺食给科技小白,更是在镜头前与陌生的粉丝们分享自己当年的成长历程,他们在科研道路上的徘徊、困惑、顿悟和逐梦经历,让我们隔着手机屏幕也能与这些位于科技界塔尖的人产生共情,就像抖音短视频里有名牌大学学生说的,在校园里呆久了,院士可能就是食堂里拿着塑料袋打包馒头的银发女士,也可能是饭后在操场散步的老夫妻,更可能是隔壁老李他爸……剥离了科技学术加持的光环和距离,他们也是我们身边的平凡人,令人尊敬和向往,更不乏人间烟火气。

高端的食材往往需要最简单的烹饪方式,而让科技小白也被轻松种草,需要的是最顶尖的知识食材。院士们把复杂晦涩的学科知识,经过人工破壁打碎重组,烹制成普罗大众都能被吸引和消化的“轻食”,举重若轻的背后在于院士们本身就能力压千钧。院士们的科普内容简单直白,院士们的人生故事又燃又暖,不少网友在院士课下评论说,“没想到自己也能听懂院士的课了”,“妈妈再也不用担心我不爱学习了”,“你们才是我最想追的星”……

而让科技和知识轻量化展示的,其实远不止是院士课,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教授们在参与其中。《2021抖音泛知识内容数据报告》显示,过去一年抖音上的泛知识内容增长迅猛,播放量年同比增长达74%,其中,科普类内容快速崛起。通过抖音短视频,知识正在打破藩篱、走出校园,普惠大众,使得人人都能“上大学”。报告显示,目前抖音覆盖高校已达1259所。其中,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国防科技大学是抖音上粉丝最高的三所大学。过去一年,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同济大学、复旦大学等众多高校在抖音直播开课,累计直播场次达12580场,观看人数达7392万。其中北京大学开播共199场,相当于平均每隔一天就会开播至少一场。清华大学共开播131场。

同时,越来越多专家学者们也在通过短视频和直播分享各领域专业知识,降低知识传播门槛。抖音数据显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李玫瑾分享育儿、教育知识和理念,受到214万粉丝关注,获赞839万。海洋地质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汪品先、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学所研究员李银河、华中师范大学教授戴建业等在抖音上也广受欢迎。

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认真做,认真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高效做。科技顶流大咖借助短视频平台,扩大科普的力量,助力知识普惠,让更多年轻人能遇见良师,爱上学习,院士开课烹制科普“轻食”的可贵之处,闪光之点,便在于此吧。(记者 徐晓风)

标签: 手机屏幕 院士课堂 每堂课都吸引 数十万人围观

责任编辑: jk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