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汽车 > 正文
武汉车谷不断加快科技创新 培育多个高水平创新平台孵化优质科技企业
2021-12-13 11:04:00 来源: 湖北日报

国内首款车规级7纳米智能座舱芯片“龍鹰一号”的发布,只是武汉经开区今年以来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系列重大成果之一。

近年来,武汉经开区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围绕创新链布局产业链,全力打造万亿级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产业创新能级大幅提升,在多个领域实现“零的突破”。

亿咖通落户4年长成“独角兽”

今年5月,中国(天津)高成长企业发布会发布《中国独角兽企业研究报告2021》,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上榜,成为中国车谷诞生的首家独角兽企业。

亿咖通科技孵化于吉利生态圈,是一家汽车智能化科技公司。自2017年落户武汉经开区,就不断上演“暴风式”成长。营业收入4年增长14倍,由2017年的1.5亿元增至2020年的24亿元,今年有望突破30亿元。

“公司落户在武汉经开区,就是看好这里发达的汽车产业,产业链较为完备。”亿咖通科技武汉总部运营中心总经理陆非介绍,在经开区,企业不仅得到了省、市、区政府组建的基金支持,还在贷款、外汇使用和疫情防控等方面,感受到了武汉经开区“金牌店小二”般的关怀与服务。

亿咖通科技每年在研发上的投入至少占营业收入的30%,拥有的专利超过500项。如今,已形成四大序列、多款核心产品的芯片矩阵。

企业是创新的主体,是推动创新创造的生力军。今年8月,武汉经开区发布“车谷科创33条”,每年投入8亿元支持企业科技创新。新政门槛低、覆盖广、力度大。对新落户科技型中小微企业,给予最高60万元的创业启动资金支持;对科技“小巨人”“瞪羚”“独角兽”企业及高新技术企业,区级配套提高至30万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的50%;对“卡脖子”“揭榜挂帅”等核心技术攻关项目的科研配套比例达到150%,单个项目支持金额可达4500万元,比部分沿海开发区高出一倍以上。

同步出台的“知识产权新策八条”,对获得国家、省、市专利、商标相关奖项的企业给予相应奖励,每年扶持资金不少于2000万元;聚力打造的“武汉资本岛”,则集聚各类投资基金408亿元,为企业创新注入金融活水。

目前,武汉经开区拥有“独角兽”企业1家,“瞪羚企业”33家,科技“小巨人”企业近130家,“隐形冠军”企业27家,高新技术企业近500家,企业创新的梯队不断壮大。预计2021年全区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682亿元。

一批高水平创新平台迅速成长

加快企业科技创新,武汉经开区把越来越多的目光投向构建高水平创新平台上。一批批科技型企业从孵化器、“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等“暖房”中破壳而出,并得到持续赋能。

今年1月,科技部公布2020年度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名单。武汉经开区经开智造科技企业孵化器,成功加入国家队。

它以经开智造2045创新谷、南太子湖创新谷为载体,打造了集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为一体的创新创业基地,为企业提供场地、资金、政策、公共服务等创新创业服务。目前,已引进了亿咖通科技、芯擎科技等数百家企业。

不止于传统孵化器,武汉新能源汽车工研院、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哈工大机器人产业园等一批新型研发机构,纷纷落户武汉经开区,成为孵化、赋能新企业的“暖房”。

其中,“四不像”新型研发机构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与多家企业组建联合创新中心,以研发服务形式助力企业创新,解决“卡脖子”难题。主持的黑磷、智能微胶囊、玄武岩纤维、气凝胶等产业化项目得到市场认可,2021年签订了近亿元合同。此外,武汉中科先进技术研究院还与资产管理公司合作,去年4月引入三支总规模18亿元的基金落户武汉经开区。

据了解,武汉经开区拥有53家省级及以上企业研发机构、2家国家企业技术中心;依托江汉大学部省共建的精细爆破国家重点实验室,成为武汉市属高校获批建设的首个国家重点实验室。随着中国电子、国电氢能、中航锂电、小鹏汽车、科大讯飞、中创为量子等一大批重点科技创新企业和项目的落地,武汉理工大“三院”、武大“新两院”等系列创新平台的建设,中国车谷的创新要素不断聚集,科技创新氛围日益浓厚,“万亿级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正在武汉西南快速崛起。

标签: 武汉车谷 科技创新 创新平台 优质科技企业

责任编辑: jk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