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这一年,“双碳”无疑是贯穿汽车行业的关键词之一。
当前,减少碳排放作为一个全球性重大议题,日益受到全球各个国家和地区以及各行各业的广泛关注。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是中国对世界作出的庄严承诺。汽车行业作为碳排放的主要来源之一,也将成为助力“双碳”目标实现的主力军之一。“双碳”正成为影响汽车产业链变革与重构的又一重要因素。
汽车产业“脱碳”先行
2020年9月,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双碳”目标。这是中国基于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责任担当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内在要求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彰显了中国积极应对气候变化、走绿色低碳发展道路、推动全人类共同发展的坚定决心。
今年10月,国务院印发《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对推进碳达峰工作做出总体部署,把碳达峰、碳中和纳入经济社会发展的全局。《方案》提出,到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0%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20年下降13.5%,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20年下降18%,为实现碳达峰奠定坚实基础;到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比重达到25%左右,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65%以上,顺利实现2030年前碳达峰目标。
从全球来看,由碳达峰到实现碳中和目标,美国从2007年到目标实现的2050年要间隔43年,欧盟要间隔71年,而中国只有30年。因此,中国实现“双碳”目标的时间非常紧迫。
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是一场广泛而深刻的经济、社会系统性变革,也为各行各业的发展提出了挑战、指明了方向。公开数据显示,交通行业占我国终端碳排放的15%,过去9年年均增速超过5%,堪称碳排放大户,而在航空、铁路、水路、道路等运输方式中,道路运输带来的碳排放最高,约占整个交通行业的75%。这意味着,要想实现交通领域的低碳发展,汽车行业必须先行。
在“双碳”目标下,中国汽车行业仍有诸多短板亟待补齐。比如,在实际操作层面,目前我国汽车碳排放标准尚未建立健全,针对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管理体系也不完善,这些都将直接影响汽车行业达成“双碳”目标的效率和效果,也决定着中国汽车产业参与全球汽车碳中和的竞争力。
全产业链“脱碳”箭在弦上
“双碳”目标的指向明确,“脱碳”已成为汽车行业的一场大考,汽车行业低碳化转型的大幕正徐徐拉开。
为助力“双碳”目标的实现,中国汽车行业正加速奔赴在降碳、脱碳之路上。而汽车产业的节能减排不仅是整车企业的使命,也与整个汽车产业链和汽车全生命周期的各个阶段息息相关。今后,汽车供应链实现碳中和是必然趋势。
目前来看,汽车行业的减碳多集中在产品使用环节,即通过能源转型减少车辆尾气排放。事实上,汽车供应链环节的脱碳也至关重要,尤其随着新能源汽车加速普及,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排放逐渐从传统燃油车的使用阶段为主,向纯电动汽车的生产阶段为主过渡。根据麦肯锡发布的数据,预计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材料生产阶段排放将占到汽车全生命周期总排放量的45%,到2040年这个数字将达到85%左右。可见,汽车行业要实现“双碳”目标,需要产业链上下游联动减碳,强化合作与协同,挖掘整个链条的潜能。
无论全球范围还是在中国,越来越多的整车企业在提出各自减碳目标的同时,也在挖掘全产业链、产品全生命周期的减碳可能。据不完全统计,包括戴姆勒、大众、宝马、沃尔沃、日产等在内的整车企业先后发布了减碳目标或碳中和时间表,与此同时,丰田、宝马等还对主要零部件供应商提出了减少碳排放的要求。
目前,国内外零部件企业正积极致力于降低碳排放。比如,2020年2月,通过提升能源效率、扩大绿色能源供应、采购绿色电力等方式,博世在全球400家工厂实现了碳中和,成为全球首家实现碳中和的大型工业企业。
动力多元化成为主旋律
“双碳”目标下,汽车产业正加速变革与重构,驱动行业技术升级与模式创新。
当下,全面推进电动化被业界视为中国汽车行业实现“双碳”目标的主要路径之一。不过,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渗透率不断攀升,但目前充电、成本、续驶里程等方面的痛点依然存在。
在这样的背景下,探索多元化汽车技术路线成为我国节能与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共同追求。目前,主流自主车企都在积极布局多元技术路线,致力于开发更清洁、更环保的汽车产品,尤其今年以来,固态电池、混合动力等技术路线相继站上“风口”。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整车和零部件企业为实现“双碳”目标,在电动化转型之路上不断探索的决心。
作为新能源汽车的“心脏”,动力电池技术被认为是汽车业下一个时代的突破口。今年以来,以蔚来汽车在NIODay上推出半固态电池产品为节点,固态电池引领了一场舆论风潮,辉能科技、赣锋锂业、清陶能源、卫蓝新能源等国内企业,积极建设产线甚至部分已实现小批量投产,以抢占固态电池市场高地。
作为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行业对于氢燃料电池汽车的热情不减。去年,上汽集团率先发布“氢战略”,长城汽车也在今年3月推出“氢动力系统”全场景应用解决方案——氢柠技术,并在河北雄安实现了长城氢能重卡的投运。当然,针对燃料电池汽车成本、技术等商业化推广上的难点和痛点,业内企业也在积极进行有益探索。比如,今年9月,骥翀氢能与济平新能源及苏州博萃循环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围绕燃料电池铂金催化剂的循环回收再利用开展深度合作。
此外,混合动力也是汽车行业降低碳排放的重要技术路径之一。今年以来,混合动力汽车呈现蓬勃发展的景象,产品受到青睐、市场占有率逐步提升。行业对混合动力技术的热情高涨,吉利、长城、长安、奇瑞、比亚迪、上汽等多家车企纷纷行动起来。同时,混合动力汽车的崛起,也给相关零部件配套领域带来了发展空间。比如,以万里扬为代表的变速器企业竞相发力,打响混动技术升级战,推进乘用车DHT混动系统的研发布局。
新能源汽车技术“百花齐放”,不过目前来看,传统燃油车在一定时期内仍将占据主流。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2.81亿辆,其中新能源汽车492万辆,燃油车占比高达98.2%,可见,燃油车节能和减碳任务依然十分艰巨。而在“双碳”目标的指引下,以潍柴为代表的发动机企业也不断进行着产品及技术的优化,进一步提升热效率,并启动了新一代内燃机技术的研发,推动内燃机与电动化、智能化趋势的深度融合,助力内燃机的高效率、低排放运行。
-
速看:腾讯2%股份进入香港中央结算系统根据香港交易所的数据,腾讯股东此前将1 93亿股股份转入了香...
-
热门:美团App首页改版,消息称未来流量将更多倾斜至商超零售据界面新闻报道,今日,多名用户反馈,美团App首页改版,打开...
-
每日播报!Netflix据悉正采取措施削减成本,包括缩减房地产规模、雇佣更多初级员工等据华尔街日报消息,在用户增长放缓的情况下,Netflix希望节省...
-
世界微头条丨多家航空公司推出赏月航班,计划执行的航班为1607个据央视财经报道,中秋假期临近,今年的中秋节月亮是标准的“...
-
每日速递:市场已有iPhone 14加价代预约服务,费用为200至600元据时代周报报道,北京时间今日凌晨,主题为“超前瞻”的2022...
-
每日短讯:苹果官网下架iPhone13Pro,降价促销iPhone13苹果下调了iPhone13售价,iPhone13降价促销。此外,iPhone13P...
-
天天亮点!iOS16将支持检测假冒AirPods耳机,并在iPhone上发出警告据IT之家报道,在此前的iOS系统中,当检测到非正品iPhone或iP...
-
全球快看点丨微软CFO出售近2000万美元股票,平均每股259.46美元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公开文件,微软CFOAmyHood出...
-
每日动态!联想推出“夺笋”APP:可一站式解决电脑问题今天,联想推出了一款名叫夺笋”的APP,安卓 iOS均可参与内...
-
天天即时看!消息称“抖音盒子”将暂停运营,内部员工已经开始转岗流程据36氪报道,多位知情人士称,字节跳动旗下的独立电商App“抖...
- 智联世界,元生无界!快手虚拟人IP亮相2022人工智能大会
2022-09-07 10:47:54
- 机器人界“奥林匹克”!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18日举行
2022-08-10 09:58:58
- 2025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机器人将在农业领域大显身手
2022-07-14 09:41:10
- 中科院院士蒋华良:AI+分子模拟与药物研发将大有可为
2022-07-14 09:37:00
- “千垛之城荷你有约” 2022兴化市荷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
2022-07-07 09: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