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车展“车顶维权”女车主起诉特斯拉一案,去年底在河南安阳北关区人民法院开庭审理,距离当事人站上特斯拉车顶,已经过去足足249日。此次长达大半年的维权,只是消费者对特斯拉大量质疑中的一段缩影。被指刹车“失灵”是否成立、事故数据是否已完整提供、软件功能为何频频出BUG、频繁召回是否代表质量问题频发……南都汽车以“十问”的形式,继续关注这家全年都伴随着流量热度和争议的“双面”车企。智能电动时代,汽车技术加速迭代,特斯拉所遭遇的一系列问题,对于业界而言,也是一面极具参考意义的“镜子”。
第1问
特斯拉“数据霸权”争议犹在?
上海车展“车顶维权”当事人起诉特斯拉侵犯名誉权的案件,去年底在河南省安阳市正式开庭审理,被起诉对象包括特斯拉(上海)有限公司、特斯拉汽车(北京)有限公司、特斯拉公司全球副总裁陶琳。
然而,由于当事人张女士认为,特斯拉方面并未提供事发时的完整数据,所以起诉的范围为名誉权,截至发稿时,该案件并未宣判。
张女士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完整行车数据是检测车辆问题的依据,事故车辆当时是否存在“刹车失灵”,依然未有明确答案。当事人表示将就数据隐私权、合法数据知情权、产品责任等另外三个纠纷,继续起诉特斯拉。
当事人方面也暂未将车辆送至第三方进行检测,这也是事件的争议点之一。张女士此前接受南都记者采访时称,没有拿到完整数据之前,不能接受没有司法资质的第三方检测。
去年4月,郑州市郑东新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曾责令特斯拉当地企业要提供事发前的完整行车数据,而特斯拉曾表示愿意向第三方鉴定机构、政府监管部门以及消费者本人提供事发前半小时的行车原始数据。
智能汽车时代,车辆产生的海量数据,也让“数据主权”存在争议,甚至导致了监管难题。去年5月,特斯拉曾表示已经在中国建立数据中心,特斯拉CEO马斯克在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称,特斯拉的数据都会安全储存在中国。去年8月,工信部发布了《关于加强智能网联汽车生产企业及产品准入管理的意见》,也明确各汽车生产企业要全面加强汽车数据安全。
对特斯拉等车企以及监管部门而言,智能电动汽车数据储存、查阅、互证、隐私保护,都将是重要的课题。
第2问
基本的刹车功能,为何常被维权?
不止“车顶维权”事件,去年以来多起消费者对特斯拉的维权,都聚焦在所谓“刹车失灵”、“车辆失控”上。
去年初,一名海南特斯拉车主驾驶车辆低速行驶时,出现“刹不住”的情况,车辆撞上墙体,尴尬的是,当特斯拉工作人员在同一场地测试时,也同样“翻车”。此后,特斯拉官方回应称,该车辆并没有刹车问题,而是地面湿滑导致刹车距离变长,但这一说法事后遭到外界质疑,在速度如此慢的情况下,不论ABS(防抱死制动系统)是否介入,理应都不会出现刹不住的情况。
特斯拉表示,其刹车系统与燃油车的机械工作原理未存在差异,只要踩下刹车踏板,其工作原理与燃油车相同。最终,特斯拉当时未用数据公开解答这一问题,只是表示数据无法删除和修改。
去年5月,杭州也发生一起类似的特斯拉因地面湿滑“撞墙”事件,车主称事发时刹车怎么踩“都没用”。
此外,据不完全统计,广州、韶关、台州等地,去年都发生了特斯拉车辆“失控”致死的事件。
据不完全统计,早在2020年,国内的多起特斯拉车辆事故中,也出现了诸多“刹车失灵”“车辆失控”的描述。
以特斯拉Model 3为例,与一些传统燃油车不同,其采用的电子机械刹车助力泵,是博世iBooster线控刹车系统。
对于特斯拉“刹车失灵”的原因,除了机械因素,目前业界仍存在数据、算法方面的猜测,但要强调的是,这些观点未被证实。
另一种猜测则更倾向于人本身的操作,包括特斯拉在内的多款纯电动车,都提供单踏板模式对车速进行控制,这也是电动车与燃油车的一大不同之处,这也可能导致驾驶员在极个别时刻出现猜错踏板的误操作。
截至目前,对这些所谓“刹车失灵”“失控”事件,消费者也期待特斯拉通过技术、数据层面,进行更有力回应。
第3问
自动驾驶功能为何频出事?
据不完全统计,自2013年4月2日至2021年4月17日,特斯拉全球范围内发生数百起交通事故,累计造成175人死亡。
事故频发后,多家车企也紧急修改自动驾驶相关功能的表述,并强调功能属于辅助驾驶,驾驶员应时刻双手握方向盘并注意路况。
以上案例表明,现阶段车企的自动驾驶相关功能,都无法完全避免边界、极端事故的发生。
除了自动驾驶功能本身的局限性,一些软件问题也可能导致事故的发生。
从技术发展的角度而言,自动驾驶相关功能可以减轻驾驶者的疲劳,有其提高行驶安全性的一面,但显然,在算法、软件仍存在缺陷的情况下,新的安全问题也随之诞生。
第4问
用户纠纷何时休?
上海车展“车顶维权”的案件正在审理中,温州特斯拉“失控”事件,起因为车主踩下加速踏板所致,车主经历了被特斯拉反诉,而购买了事故二手车的车主韩潮,历时两年多的维权胜诉后,特斯拉被判退一赔三共计151万余元,但他随即再被特斯拉反诉索赔500万元……一系列“反转再反转”的维权事件,都让当事人与特斯拉官方陷入长期的纠葛中。
诚然,一系列的维权事件,是非过错,最终都应由法律定夺,但和国内造车新势力强调服务用户、与用户共创不同,特斯拉与多名用户长期陷入纠纷,实属罕见。
智能电动车时代,不论是汽车本身,又还是背后的销售服务体系,正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南都汽车质量观察室去年了解到,除了特斯拉,多个新势力品牌,甚至是传统车企孵化的电动车品牌,都曾遭遇用户“反噬”的事件,比如极氪配置问题、欧拉芯片事件等,在用户关系处理上,新旧势力都仍有进步空间。
第5问
频繁调价,伤了用户感情?
2019年底,国产特斯拉Model 3上市时,补贴后起售价为35.58万元,但到2020年1月,价格已经下降至29.9万元起,同年4月,价格下降至27.15万元,同年10月,价格再度下探至24.99万元,去年7月,Model 3价格跌至迄今的最低位23.59万元,由于补贴退坡等因素,截至发稿时,特斯拉Model 3的最新价格为26.56万元。
国产Model 3上市一年内,价格下探超过10万元,得益于国产化率的提升,以及供应链的“跑通”,价格的下降看似必然,但有观点认为,特斯拉对早期车主并没有提供一个具有“前瞻性”的售价。
反之,去年三季度特斯拉的汽车单车毛利率高达30%,但其产品售价并没有因此迎来大幅下降。去年下半年以来,尽管受到芯片等供应链波动影响,但特斯拉、比亚迪以及几家头部造车新势力,销量都呈现爆发式增长的态势,在新能源车普遍供不应求的情况下,特斯拉也非常“适时”地稳住了自己的价格。进入2022年,叠加补贴退坡影响,特斯拉的售价甚至比去年更高,外界期待的再度降价并没有出现。
“早买早享受”的另一面,却是“早买易吃亏”,新车定价的逻辑背后,应是更稳定的产品体系。
第6问
起火事件为何频发?
2021年5月19日,广州南沙一辆特斯拉失控撞树后发生自燃,所幸驾驶员只受了轻伤,事后车辆迅速燃烧至只剩下框架,4月广州增城一起特斯拉撞击路边水泥隔离带,造成了车上一名乘客当场死亡,此后车辆同样起火烧成灰烬。
在上述事故中,猛烈的碰撞是导致车辆起火的直接原因,但即便是一般程度的磕碰,也可能导致车辆起火。去年1月,上海一辆特斯拉Model 3在进入小区车库途中,底盘碰擦到车库窨井盖后,也发生了起火,车辆最后也被烧毁。
也有车辆在静置状态下,发生了起火。南都记者此前曾报道,去年8月22日,广州一辆Model S车型在地下车库出现起火事故,不幸的是,事故还造成了旁边的豪华车受损。和前面几宗事故不同,起火的Model S为早期进口的车型,且车辆事发前并没有发生碰撞。类似的情况也曾发生在2019年,当时上海一辆静置的Model S车型同样在车库中起火,为此特斯拉后来还通过在线升级的方式,优化了Model S和Model X的充电和热管理系统。
然而,在一系列事故发生后,特斯拉并没有每次都回应车辆起火的原因,对于电池热失控的情况,特斯拉也并未正面回应电池是否存在起火方面的质量问题。从2020年开始,中国产特斯拉已经逐渐把搭载在车辆的电池从三元锂电池更换为磷酸锂电池,后者在成本和安全性上具备优势。
动力电池是新能源汽车的生命线,根据《电动汽车用动力蓄电池安全要求》国标,电池单体发生热失控后,电池系统在5分钟内不起火不爆炸。动力电池安全性进一步提高,需要产业链企业共同努力,但在面对消费者时,整车厂商责无旁贷。
第7问
技术特长生,却有质量问题短板?
最新数据显示,去年全年特斯拉全球交付量超过了93万辆,同比增长约87.4%,但质量问题,也始终伴随着这家“网红”车企。
在J.D. Power 2021美国车辆可靠性研究中,特斯拉以176个PP100(每一百辆车出现问题数)指数的成绩,在所有品牌中处于最后梯队,距离所有品牌121个PP100的平均值有较大距离。
在美国大本营,特斯拉曾多次因为装配等基本的质量问题,而被投诉或召回。特斯拉CEO马斯克接受媒体采访时,也曾承认特斯拉存在质量问题。
而在国内市场,早在2020年,特斯拉就曾被曝光自动驾驶硬件货不对板。去年初,有特斯拉用户反映车辆突然断电的情况,随后特斯拉把“锅”甩给了国家电网,但国网南昌供电公司的最终检测结果却“打脸”特斯拉。特斯拉其他诸如装配工艺不严谨、车辆外部面板缝隙不均匀等,也曾被消费者“吐槽”。拥有技术“长板”的特斯拉,在质量问题上,似乎仍存在短板。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缺陷产品管理中心数据显示,仅在去年上半年,企业累计召回新能源缺陷车辆128.38万辆,占当时新能源汽车保有量的22.13%。而在下半年,包括特斯拉、宝马、保时捷等品牌,都曾发起过针对电动车的召回。
第8问
产销爬升,代价却是频频召回?
实现国产后,特斯拉的中国市场迅速取代美国市场,成为全球的最大单一销售阵地。但伴随而来,却是多次召回。
南都记者统计了解到,仅在2021年,特斯拉中国就合计发起了六次召回,其中部分更是与悬架分离、螺丝脱落等质量问题相关。
去年12月3日,特斯拉中国产的Model Y因前、后转向节强度可能存在不符合设计要求的情况,发起了累计21599辆的召回。在2020年,共计29193辆在2013年9月17日至2017年8月16日期间生产的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X车辆被召回。
2021年6月,合计约29万辆的进口、国产特斯拉车型由于主动巡航控制系统触发问题被召回,这是特斯拉在国内市场迄今最大的一次召回。同在去年6月,合计734辆进口Model 3被召回。
2021年的最后一天,特斯拉又发起了一次召回,召回规模接近20万辆,涉及国产Model 3以及部分进口Model S、Model 3。其中,部分Model S可能存在前备箱锁闩与锁扣的对齐位置稍微偏后的情况,可能导致前备箱在行驶过程中打开,而Model 3的后备厢盖经过长期重复打开和关闭后,可能会造成后备厢线束过度磨损,可能会导致倒车影像无法正常工作,极端情况下会增加倒车时的碰撞风险。
数据显示,特斯拉中国全年交付48.41万辆新车,但特斯拉中国全年召回的数量超过54万辆,数字甚至超过全年的新车销量。
第9问
为何续航“打折”严重?
去年,国内部分特斯拉车主也曾反映续航虚标的问题,续航号称达到468公里的标准续航升级版,只能跑两三百公里。在“懂车帝”(汽车信息与服务平台)去年底进行的冬测中,官方标定续航594公里的Model Y车型,最终跑出了279.6公里的续航,续航达成率为47%,而Model 3的续航达成率只有42.8%,二者的冬季续航能力只能说是中规中矩,输给了多款主流自主品牌车型。
在前面提到的2019年上海Model S车库起火事件后,特斯拉后来还通过在线升级的方式,优化了Model S和Model X的充电和热管理系统,简单而言就是通过限制充电的手段,让车辆的SOC有所减少,让车辆无法“满电”。然而,类似的事件下,中国车主并没有获得相应的补偿。在电动车普遍采用更符合国情的CLTC综合工况续航后,车企也更应强调实际使用的续航。
第10问
沟通、反馈效率能否再提高?
随着价格更低的Model 3和Model Y交付量在2021年快速提升,特斯拉再次战胜了比亚迪等车企,成为了去年全球新能源车销冠。作为智能电动车的开拓者,特斯拉通过电控、自动驾驶、智能化体验等“长板”,成为了独树一帜的车企,但质量、服务问题频发之下,不论是特斯拉,还是更多新能源车车企,都要更与用户为善。
特斯拉交付量的大幅提升,从新能源车“跑通”产业链的角度而言,有着不可替代性,特斯拉教育市场的作用也不应被忽视。但与此同时,智能电动车作为新事物,相关车企也肩负着普及市场、保证质量的社会责任。新能源车企普遍采用的直销模式,本质就是为了更好的服务、更高的沟通效率,而不是与用户成为对手。在源头上处理好质量问题,从产品的研发,到销售再到售后,都应倾听用户的声音,体现社会责任感。(记者 钟键挺)
-
速看:腾讯2%股份进入香港中央结算系统根据香港交易所的数据,腾讯股东此前将1 93亿股股份转入了香...
-
热门:美团App首页改版,消息称未来流量将更多倾斜至商超零售据界面新闻报道,今日,多名用户反馈,美团App首页改版,打开...
-
每日播报!Netflix据悉正采取措施削减成本,包括缩减房地产规模、雇佣更多初级员工等据华尔街日报消息,在用户增长放缓的情况下,Netflix希望节省...
-
世界微头条丨多家航空公司推出赏月航班,计划执行的航班为1607个据央视财经报道,中秋假期临近,今年的中秋节月亮是标准的“...
-
每日速递:市场已有iPhone 14加价代预约服务,费用为200至600元据时代周报报道,北京时间今日凌晨,主题为“超前瞻”的2022...
-
每日短讯:苹果官网下架iPhone13Pro,降价促销iPhone13苹果下调了iPhone13售价,iPhone13降价促销。此外,iPhone13P...
-
天天亮点!iOS16将支持检测假冒AirPods耳机,并在iPhone上发出警告据IT之家报道,在此前的iOS系统中,当检测到非正品iPhone或iP...
-
全球快看点丨微软CFO出售近2000万美元股票,平均每股259.46美元根据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的公开文件,微软CFOAmyHood出...
-
每日动态!联想推出“夺笋”APP:可一站式解决电脑问题今天,联想推出了一款名叫夺笋”的APP,安卓 iOS均可参与内...
-
天天即时看!消息称“抖音盒子”将暂停运营,内部员工已经开始转岗流程据36氪报道,多位知情人士称,字节跳动旗下的独立电商App“抖...
- 智联世界,元生无界!快手虚拟人IP亮相2022人工智能大会
2022-09-07 10:47:54
- 机器人界“奥林匹克”!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8月18日举行
2022-08-10 09:58:58
- 2025年全球人口将达到90亿!机器人将在农业领域大显身手
2022-07-14 09:41:10
- 中科院院士蒋华良:AI+分子模拟与药物研发将大有可为
2022-07-14 09:37:00
- “千垛之城荷你有约” 2022兴化市荷文化旅游节正式开幕
2022-07-07 09:2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