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消费 > 正文
在Soul一起对容貌焦虑Say No
2022-05-31 11:30:39 来源: 财讯界

此前有一则消息称6人博士团队耗时4个多月只为解答一道难题,但皇天这把却辜负了苦心人,他们最终选择向传说中的“韦神”(韦东奕)发去求助。令人震惊的是,仅一夜之隔,韦神便向该团队发来了解题思路和答案,经实现验证匹配率高达99.8%。该博士团队惊呼“大神”果然是实至名归,为此他们想要送去一些酬劳表示致敬和感谢,但韦神一如既往淡泊名利的形象便直接摆手回绝他们的好意,可更令人震惊的是他拒绝的理由,他认为题目太简单了,没有什么技术含量,还不至于收到奖金。最终,博士团队拗不过,无奈之下只好给“接地气”的韦神充了市政交通一卡通……此截图消息一出,各大新闻便铺天盖地的描绘。当然了,作为年轻人都在玩的社交台,Soul也报道了此事。

Soul用户对韦东奕展开讨论

对此,北大数学院院长淡定表示:“别人做不出来,韦东奕能做出来是很常的事。”然而,这不是韦神第一次爆火了。时间回到去年六月份,当时,一个抱着馒头、提着矿泉水瓶的“北大扫地僧”霸屏了。

他不修边幅,面对采访还有点吐词不清:“我是北大2010级的本科生,2014级的研究生,现在北大当老师,喜欢数学。”除了这些略显“低调”的标签,作为能和中国著名数学家陈景润齐头而立的他,所获得的头衔、荣誉更是让人目瞪口呆。高一、高二,分别以满分拿下国际数学奥林匹克竞赛,一举夺下金牌。而得到这个满分,放眼全球也只有3个人。

更值得一提的是,韦东奕没上过任何补班,比赛中的解题方法全是自创。

后来,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专家还专门研究过他的这种解法,发现更简洁、更快速、更实用。于是,他们以韦东奕的名字来命名此解法:韦方法。那一年,他才17,就被誉为千年一遇的“数学天才”,站立在学术之巅,无人能及。

而后,北大向他伸来橄榄枝,大学期间,他再创佳绩。大三那年暑假,他抽空参加了第四届丘成桐数学竞赛,在分析、代数、几何、概率、应用的五项科目考试中,一个人斩获其中四项金奖,并赢得个人全能金奖。这是什么概念呢?

他所获奖的这4个领域其实是不相通的,好比一个人同时参加马拉松、美容美发、挖掘机、甲骨文书法比赛,并且都拿到了冠军。然而,就是这样一个实力无敌强悍的数学界“大魔王”,却遭到了各种不堪入耳的评论声。有些人抛开韦东奕所取得的异人成就不谈,反而对其外貌评头论足:

还有一些网友说:“这样的形象,在我们村都难娶上媳妇儿!”

仿佛,韦神没有长成这些网友心目中的完美样子,就宣告了他人生的失败。

如果想要获得认可,必定要先通过一轮对外貌的“审判”。

这绝不仅仅是个例。

一位科研人员,吸引大众围观的不止是博导身份、科研成果,还有“美女”、“头发浓密”这样丰富的外貌前缀。不可否认,长相优势的确是一种不可多得的先天资源,我们不能去否定“美”,但是我们真的需要这些不合时宜的外貌审判吗?

才貌双全式的称赞,真的能让人快乐加倍吗?普林斯顿大学教授颜宁被授予“求是杰出科学家奖”,她就曾在网络上针对“美女”称呼与此类报道表达自己鲜明的立场。

对于本着娱乐心态的媒体与网友而言,通过对网络上出现的各色人物进行“外貌审判”,以决定“造星”或“弑星”,似乎是无伤大雅的。但对于从事各行业的人员而言,这种描述不仅会抢夺注意力,分散大众对自身劳动成果的关注度。

还很有可能会影响到TA们的自我认同:受到称赞并不是因为卓越的成果,而是因为良好的相貌。

到了现在,连诈骗犯也能凭借高颜值走红。

好像无论什么事,网友都要对TA的长相打个分,甚至本末倒置。

精神世界的人,只能论他人外貌。

唯外貌主义,是典型的内心精神世界匮乏,看待事物没有全局,局限于自我狭隘的格局观。

而内心丰富、富有内涵的人,往往更能体谅别人、认可别人、看到别人身上的闪光点。

Soul用户发表看法

无奇才是普通人,不要让外貌偏见毁了你。

时间是一把刻刀,在它的刀刃下,鲜花会过期,掌声会消逝,金钱会流失,样貌会全非,唯有留存的就是自己的内涵和实力。因此,我们不必把外貌拿到天比较,不必让外貌受到消费主义审判。

审判时不可看人外貌,听讼时不可分贵贱,不可惧怕人,因为审判是属乎神的。

——《申命记》

在Soul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同龄人过着不同的生活,有23岁911,有24岁帕拉梅拉,也有淡生活的普通人,没有哪一种人生可以被定义,在Soul上每个人都可以活出自己的精彩。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责任编辑: jk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