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消费 > 正文
天聊APP | 社恐的自我修养,该如何调节?
2022-07-04 10:41:02 来源: 榕城网

年来,似乎“社恐”的人越来越多。

在一机构调研用户数据时显示,有八成的人认为自己有“社交恐惧症”。但首先要辨析的就是“社交恐惧症”的概念,这种症状是医学上的一种疾病,主要表现为焦虑、抑郁、恐惧、强迫、疑病症状或神经衰弱症状的精神障碍。

那么这种严重症状真如所说的那么普遍吗?还是说这只是代表了目前的一种普遍的倾向,背后隐藏着更深的社会问题呢。

“社恐”普遍的原因是人际交往方式的变化

目前“社恐”人群主要是90后、00后的年轻群体,他们在网络上给自己贴上“社恐”的标签,但据一线医师的经验看来,其实八成以上的“社恐”人群无需治疗。

他们社恐的心理来源归根结底是社交方式的变化——在惯于网络社交的“Z世代”看来,面对面的社交所带来的紧张感比网络上要大得多。

这是因为网络社交的重心在于熟人社交,基本为日常事务所占据,例如和领导同事、老师同学们的交流。这样的社交由于基本上关心于日常事务,所以常常是延时发生的,有很多心理准备的空间。

而现实中的社交由于重要事务被网络代替,所以人们失去了社交的必要,以至于现实的社交变得陌生,需要主动开发。只是惯于互联网的生活状态不一定可以产生出这样的勇气。于是日常交往中沉默变成一个螺旋,让许多人产生“社恐”的感受。

虽然“社恐”,但也需交流和认同

作为一个社恐或者具有社恐倾向的人,最经常感受到的就是社交带来的焦虑。比如“讨好型人格”的出现,这类人格往往对他人的观点附和,但内心却并不认同,所以造成社交压力和负担。

又比如在社交过程中太过在乎他人的一举一动,甚至一个眼神都可能带来“他是不是觉得我说的不对”的心理焦虑。

造成这类现象发生的原因,是因为人作为一个社群动物,需要从其他人那里得到关于自身和世界的讯息,需要社会的认同。

而社恐往往是害怕别人的不认同,但却难以跨过对现实社交的恐惧,甚至使得社交中的沉默扩散螺旋,成为“Z世代”的交流日常。村上春树说 “哪有人喜欢孤独,不过是害怕失望罢了。”

所以人们需要社交,虽然人们似乎每天都在社交。

顺网络势头,还原交流场景

在目前网络已经成为社会不可缺少的交流方式之时,要打破这种“表面和气、互相孤立”的局面,也不能离开这种必要的社交方式。

对于目前的“社恐”们来说,网络社交往往已经成为了生活的一部分。但熟人社交占据了其中大部分,而陌生人社交,以两交友为例,总是以某种价值为目的,话题总是离不开那点事情。小圈层的社交软件也是如此,话题较为单一。

而一些倡导真实社交的软件,主体还是文字方向,文字所具有的延时,故意让社交“慢下来”的做法,还是未能弥补网络社交的缺口。所以“社恐”们是否能在这些社交中除兴趣之外,获得各方面的认同甚至启发,是小概率的。

天聊认为,纯粹语音式的聊天可以把社交高度还原,这种方式可以使得交互双方对彼此快速了解,让人感受来自他人的理解和认同,当然反对也有可能——不过毕竟,是促进了人们的交流。而且天聊在此基础上经营的话题调也与生活息息相关,希望可以给到社会各界一个交流和放松的场景。

对于“社恐”而言,这样的氛围和形式正是一个了解他人的好地方。在这里,由于“社恐”们对网络的熟悉,他们可以很惬意的把自己的想法抒发出来。

在这里,有最真诚的生活上的交流,因为人们之间没有厉害关系。在这里认识的许多人,或许都可以给“社恐”群体一些真正的认同。

“社恐”们需要交流加码的修养,或许可以让自己见识的更加开阔。在天聊和众多人聊天,是解决恐惧的好办法。

毕竟虽然“社恐”往往以“内向”自居,可内向者并不会害怕。而网络上的交流虽然可贵,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之中,找到完全的价值。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责任编辑: jk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