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消费 > 正文
谁是第一个吃螃蟹的人?让苏蟹阁告诉你
2022-08-08 16:36:21 来源: 榕城网

“不到庐山辜负目,不食螃蟹辜负腹。”仔细想来,似乎没有哪种食物能像阳澄湖蟹一般受人牵挂三季还念念不忘的。说起大闸蟹的鲜美,想必每一位吃过的食客都能说出一二,毕竟每每临金秋,爱蟹的食客们就开始盘算吃蟹了:什么时候吃、怎么吃、去哪吃……不过,要问到这蟹为什么叫做“大闸蟹”,相信很多人都不是很清楚。

今天,苏蟹阁就来和大家聊聊大闸蟹的“前世今生”。

大闸蟹的名字到底有什么来源呢?首先是这个“蟹”字,“蟹”是对所有身着坚硬外壳,靠鳃呼吸,多足且最前面一对脚成钳状,横着爬行的节肢动物的统称。

“蟹”字的出现,据说来自食蟹第一人巴解。相传几千年前,人类的祖先已经在江南的陆地上定居栖息,从事捕捞水产和农垦耕作,一代又一代含辛茹苦地创建出一个鱼米之乡。由于江南地势低洼,雨量充沛,经常易闹水灾。有时虽然丰收在望,可是,江湖河泊里却冒出了许多爱朝亮光爬行的甲壳早,双螯八足,形状凶恶可闯进稻田俞吃谷粒,还用犀利的螯伤人。荆蛮先民吓得畏如虎狼,称这种虫为夹人虫,不等太阳落山,就早早关上大门。后来,大禹到江南开河治水,派壮士巴解到水陆交错的阳澄湖区域督工,带领民工开挖海口河道。入夜,工棚口刚点起火堆,谁知火光引来了黑压压的一大片夹人虫,一只只口吐泡沫象湖水汹涌而来。大家要紧出来抵挡,工地上激起了一场人虫大战。不多时,夹人虫吐出的泡沫,直把火堆湮息,双方在黑暗中混战到东方发白,夹人虫早才纷纷退入水中。可是好多民工被夹伤的夹伤,夹死的夹死,血肉淋漓,惨不忍睹。

夹人虫的侵扰,严重妨碍着开河工程。巴解寻思良久,想出了一个办法,叫民工筑座土城,并在城边掘条很深的围沟,待等天晚城上升起火堆,围沟里灌进沸腾的开水。夹人虫席卷过来,就此纷纷跌入沸水沟里烫死。沟里虫的尸体越积越多,便用长挠钩起来,继续灌放开水作战。烫死的夹人虫浑身通红,堆积如山,发出一股引人开胃的鲜美香味。巴解闻着后,好奇地取过一只细看,把甲壳掰开来,一闻香味更浓。他想:味道喷香扑鼻,肉不知能不能吃?便大着胆子咬一口。谁知牙齿轻轻嚼动,嘴里觉味道鲜透,比什么东西都好吃。巴解越吃越香,一下把一只夹人虫嚼到肚里,接连又吃一只。大家见他吃得津津有味,胆子大的民工也跟着吃起来,无不大喜说:大家来吃夹人虫,味道香极了!于是,民工们都随手俯捡而食,把一大堆夹人虫全都消灭到“五脏殿”里。当地的百姓获悉后,也就纷纷捉拿夹人虫吃,又很快传遍四面八方。从此,先民们都不怕夹人虫了,被人畏如猛兽的害虫一下成了家喻户晓的美食。大家为了感激敢为天下先的巴解,把他当成勇士崇敬,用解字下面加个虫字,称夹人虫为蟹,意思是巴解征服夹人虫,是天下第一食蟹人。

这个”闸“字又有什么说法呢?

有一种说法是说大闸蟹的“闸”和捕蟹的方式有关:早期阳澄湖一带的渔民捕蟹,会在港湾间设置竹编的簖,并在夜里放一盏灯,利用螃蟹喜光的特捕蟹。夜晚蟹看见灯光就会接二连三地爬上竹簖,此时渔民十分容易的就能抓住它们。这种“簖”,也就是“闸”。在簖上捉到的蟹被称为闸蟹,个头大的,便叫大闸蟹。

还有一种说法 或许更加经得起推敲。所谓“大闸蟹”,有可能是从“大煠蟹”演变而来。“煠”指的是将食物放置在水中,先猛火煮沸在慢火煮熟的一种方法,也就是水煮的做法。而且在古音之中,“煠”与“闸”的发音非常相。相传到了清朝时候,由于螃蟹受到广泛欢迎,就有专门的卖蟹人挑着担子,走街串巷,大声叫卖煠蟹。在叫卖声中,大家渐渐熟悉了这个名称,而之后在人们的口口相传中,“大煠蟹”的发音发生了改变,就成了今天我们所说的“大闸蟹”了。

免责声明:市场有风险,选择需谨慎!此文仅供参考,不作买卖依据。

标签:

责任编辑: jk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