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资讯 > 正文
茫茫戈壁“探油人” 天天通讯
2023-06-28 06:39:29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邓尚(中)与同事正在进行野外勘探。受访者供图


(资料图片)

黄沙戈壁,落日孤烟,在新疆石油勘探一线,这一切对邓尚来说习以为常。邓尚毕业于美国斯坦福大学地质系。2016年,他放弃国外石油公司的优厚待遇回到祖国,入职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简称“石勘院”),并前往勘探一线。几年时间里,他与同事将心血倾注在顺北油气田,开展了一系列地质攻关,为埋深超过8000米的油气田成功勘探开发提供了技术支撑。

“回到自己成长的土地让我更踏实”

与塔克拉玛干沙漠结下缘分,缘于邓尚回国面试石勘院时说的这样一番话:“我不想坐在办公室里,在美国工作的时候,我就坐过1年办公室。做地质研究的人需要数据,也需要以问题为导向,这些必须在生产一线才能够获得。”

那是2016年的事了。在此之前,已从美国斯坦福大学获得博士学位的邓尚,就职于康菲石油公司。这家全球知名的能源企业虽然给邓尚开出了优渥的薪水,然而并没有留住他的心。

“我还是想做地质勘探,把自己的所学用在祖国的建设发展之中。我对国外的环境不‘感冒’,回到自己成长的土地让我更踏实。”邓尚说。

入职石勘院之后,邓尚如愿来到了生产一线,他渴望能在油气勘探领域踏踏实实做研究。那年年初,邓尚前往新疆,在大漠戈壁间开始了自己职业生涯新的征途,这一待,就是6年。

野外勘探环境艰苦,但对邓尚来说,却已是家常便饭。在国外读博士的时候,为了完成论文,他就曾在美国内华达州户外近50摄氏度的高温中工作过。那时候,在户外工作一天皮肤会被晒伤,耳朵甚至能撕下一层皮。邓尚说,这样的经历虽然辛苦,但也为自己日后从事地质勘探工作打下了基础,当来到塔里木盆地后,他可以十分适应地完成科研工作。

“我在西北工作这些年,常常会被一种精神所感染,那就是前辈们的敬业奉献与赤诚。为了西部油气的发现,这里的前辈呕心沥血,没有他们作为榜样,就没有今天我们年轻一代所取得的成绩。”邓尚说。

“我们要解放思想,在这次研究中积累新的经验”

入职不到半年,邓尚幸运地赶上了顺北油气田的发现。在中国,深层油气资源占总资源量的1/3,已成为油气重大发现的主阵地。顺北油气田为断控缝洞型油气藏,具有超深、高温、高压的特点,储集体分布主要受多期走滑断裂活动控制。由于油气藏埋藏深、断裂带破碎,储层非均质性极强,地下情况十分复杂,勘探工程面临着诸多世界级挑战,这给邓尚和同事们带来了很大的难题。

“通俗来说,多数油田的分布是‘面团状’,但顺北油田的油气分布则像是大家吃的油条一样,是一根一根的,这给钻井找油带来了很大的困难。”在过往的勘探操作中,作为破坏性构造的断裂带往往不装油,但这一常规经验在顺北油田的勘探中被打破。“我们要解放思想,在这次研究中积累新的经验。”邓尚说。

顺北油田油藏分布受走滑断裂控制,隐蔽性强,国际上也缺乏类似案例。当时,国内盆地地下中小尺度走滑断裂研究刚刚起步,精准找到并解析控制油藏分布的走滑断裂难度很大。邓尚决定对走滑断裂带进行基础研究,仅在工作的第一年,他就分析了7条断裂带的400多个剖面。

对于西北油田的科研人员来说,在埋深超过8000米的地下找油,是一场勇攀“地下珠峰”、突破极限的考验。为取得第一手资料,邓尚和同事们顶着高温,在野外背着40公斤重的设备开展研究,大家争着背设备,都希望能替队友多分担些。邓尚说:“这支团队中有地质构造、地质化学以及其他多个研究方向的专家,我们常常会为了一个问题争论到半夜。最长的一次,两个月没有休息,大家都希望能尽快攻克走滑断裂研究里的技术难点。”

“通过持续科技攻关,为祖国‘加油’‘增气’”

经过多次尝试,基于国际前沿理论,邓尚和他所在的团队创新建立“克拉通盆地内部走滑断裂综合解析技术”。这项技术可以将顺北5井所在的整个断裂带沿走向变化细致描述出来,形成断裂解释方案,从而支撑顺北5井获得高产。之后,这套方案又先后对顺北1号、顺北5号等主干断裂进行三维空间结构精细解析,为顺北5井、顺北51井等一批高产井的部署与实施和新区三维地震部署、勘探目标优选提供了依据。

2021年,邓尚获得“感动石化”人物奖,成为该奖最年轻的获奖者。到北京领奖后的第二天,他就马不停蹄地回到了新疆。

“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能在回国后加入这支团队,在这个广阔的平台上贡献自己的一份力。团队的力量太重要了。”邓尚说。

今年2月,邓尚有了新的工作任务,如今已是石勘院西北地区勘探开发研究中心副经理的他,除了技术研究工作外,还需要主持部门行政工作。对于技术出身的邓尚来说,新身份意味着新挑战。

“除了要考虑顺北支撑团队,也需要考虑其他团队,要将大家组织在一起,更有效地发挥实力。这与做研究的思路完全不一样。”邓尚说,面对多重压力,他希望自己能通过学习和积累,快速适应新角色带来的转变。“我们的目标只有一个,就是通过持续科技攻关,为祖国‘加油’‘增气’。几支团队拧成一股绳,支撑‘深地工程’取得更大突破。”(记者 孙亚慧)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2023年06月28日   第 10 版)

责编:赵宽

标签:

责任编辑: jkl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