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科技 > 正文
在陶瓷上刻下遥远的挂念!江门侨批“复制”到陶瓷上了
2023-06-20 14:13:32 来源: 读创

10年前的6月19日,侨批档案入选世界记忆名录,而其中有将近5万封来自江门,现存最早的侨批也出自江门。10年来,围绕保护好管理好研究好侨批文物,江门市深入挖掘和展示蕴含其中的诚信观念和家国情怀,形成了独具江门特色的侨批保护活化利用升级路径,让侨批走出“深闺”,重焕活力。

对遗产最好的保护就是传承和活化利用。今天,我们对活化案例的报道是最好的纪念方式。

江门工艺美术师郑文贺通过5年的摸索,将侨批活灵活现地“复制”到陶瓷上,创新了侨批保护、活化利用方式。经郑文贺的妙手,侨批被赋予了全新的生命,与陶瓷艺术来了一场“新式碰撞”,成为一个个或端庄或精巧的工艺品。


(资料图片)

最难的是还原侨批上的毛笔字体

走进蓬江万达广场五邑老街陶画世界陶艺馆,充满侨乡元素的陶瓷作品吸引大家驻足观看。进入制陶室,陶艺馆的主人、江门市工艺美术师郑文贺正熟练制作着一件与众不同的陶瓷作品——将侨批“复制”到陶瓷上。只见他将麻布放在泥片上,用圆木杖反复擀压,等厚度均匀后,拿开麻布,将泥片按信封大小“裁剪”成薄薄的长方体,然后再用手从中心向边缘反复按压,直至将边缘压制成一张纸的厚度。

“后经过晾干、上釉、写字、烧制,就完成了整套工序。”郑文贺介绍,程序看似简单,但最终将侨批活灵活现地“复制”到陶瓷上,他及其团队用了5年时间。

郑文贺介绍,用麻布来压泥片,就是要达到纸质肌理的效果。最为困难的是还原侨批上的毛笔字体,要用釉料在泥板上写字,釉料要调和均匀,否则烧制出来的字就会深浅不一。而且泥板是干泥片,釉料写在上面,釉里的水分一下子被吸收了,写出来的字会感觉很涩,像很干涩的油漆写书法一样。“这些都需要反复练习,掌握好恰当的火候。”郑文贺说。

从2018年开始,郑文贺与五邑大学陶艺教师徐宗友、江门市教育局工艺美术教导中心主任、培英高中美术科科长贾俊秀,反复钻研、实验,经过多批次产品的制作,不断更新技艺,终于达到了理想的效果。

2022年,郑文贺与贾俊秀设计创作的陶瓷作品《侨批故事》在第九届珠三角工艺美术作品邀请展上,荣获珠三角“工艺金匠杯”金奖。

在近日举办的第十九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郑文贺的陶瓷作品《侨批纸短,家国情长》受邀参展,其新颖的艺术表现形式吸引了不少参观者的注意。

让侨批文化“进校园”

为什么用5年时间,致力于研制釉下彩侨批?郑文贺谈到最多的是对侨乡文化的这份喜爱,以及对侨批文化背后蕴含的这份家国情怀的感动。

高中时,郑文贺就喜欢集邮,收集各式各样的信封,尤其是对外国的邮件、信封很感兴趣,总是挖掘其背后的故事。在侨批中,郑文贺不仅发现了传统书法艺术的魅力,更看到了很多感人的故事。

从此,郑文贺结合自己的专长,与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尝试把侨批和陶瓷技艺相融合,给侨批“穿”上“新衣”,创新侨批保护活化利用方式。

为了更好地传承活化侨批文化,通过江门市工艺美术协会,郑文贺与江门市技师学院、培英高中等学校合作,以社团形式开展陶艺研学,培养、引导学生对陶艺的兴趣,以此为契机推进侨批文化“进校园”。

郑文贺介绍,接下来,会把釉下彩侨批开发成文创礼品,推向文旅市场。目前,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郑文贺已经在新会睦洲石板沙成立了陶画世界陶艺馆,希望以此为平台推介以釉下彩侨批为主的陶瓷工艺品,让大家更深入了解侨乡独特的文化魅力。

名词解释: 侨批

据百度百科资料显示,侨批,专指海外华侨通过海内外民间机构汇寄至国内的汇款暨家书,是一种信、汇合一的特殊邮传载体。广泛分布在福建省厦门、漳州、泉州和福州等地区;广东省江门、梅州地区、潮汕地区;海南等地。

在福建方言、潮州话和梅县客家话中“信”为“批”,福州一带的方言也是这样指称的,俗称“番批”、“银信”。因其具有“近代中国国际移民的集体记忆”的重要价值,在同类国际移民文献中,极其珍贵,具有原生态的价值。

侨批产生于民间,流转于民间,收藏于民间。侨批是反映侨乡历史最完整且保存数量最多的民间文化遗存,是研究近代华侨史的珍贵档案,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部分。2013年,侨批档案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名录》。

来源:江门日报 百度百科

编辑:姚嘉莉

审读:乔会青

标签:

责任编辑: jkl2